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特别关注

化妆品市场亟待“美化”

 

 CHANELDIORHRMACbenefit……”无需加盟,只要花十几元到二三十元不等,就可以直接批发到这些国际大牌化妆品。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化妆品市场“高仿”、“山寨”、“水货”、“美化宣传”等乱象比比皆是,网售化妆品假货肆意横行,儿童护肤品中成分眼花缭乱且大多含有香精,会对儿童造成严重伤害,特殊用途化妆品存在虚假宣传。这一切都非常引人担忧,亟待各界关注。

高仿十几元就买到名牌化妆品

近日,李小姐报料称,她在一些主营护肤品的店铺看到不少国际品牌的彩妆化妆品,“像CHANELDIORHRMAC的都有。”李小姐说。而这些化妆品的价格却便宜得让她大吃一惊,“专柜几百块钱的一个粉饼在那里只有十几二十元钱,有的甚至只要几元钱,光从这些化妆品的包装盒来看,你还真分辨不出是真还是假。”李小姐说,“商家说这些是高仿的化妆品,高仿到底是真还是假呢?

在一家美容美甲化妆品店,记者就见到了李小姐所说的“高仿”化妆品。店里在正对着门的柜台上,摆满了CHANELHRMACbenefit等各种大牌的化妆品。乍一看,这些化妆品还真是无法辨别是真是假。比如,一款benefit的粉饼,外包装上有明显的LOGO、防伪标签,还有中文标签等,仔细一看,这款进口化妆品连“化妆备进字”标签也有,消费者无法从其外包装上分辨出这款化妆品到底是正品还是假货。而价格也非常低,标价只有25元一个。

除了个别化妆品标有中文标签外,大部分国际品牌包装的化妆品包装说明都是英文字母,没有一个中文字,消费者无法知道产品的使用方法和功效。记者看到,一些顾客就把这些全英文的化妆品当做“水货”来买。当记者咨询店员这些全英文的化妆品是否是正品的时候,店员表示,店里卖的不是大商场专柜里的品牌产品,“那些大牌,怎么会以这样价格出售呢?”这位店员直接说,“这些就是高仿的,高仿的价格要比品牌的要便宜很多,很多人都买得起。”当记者进一步询问“高仿”的与正品有何区别时,她表示,“没啥区别,用高仿的也不会有不良反应。”

在其他美容化妆品,记者也见到了同样价格低廉的国际化妆品。一些店员还告诉记者,标签标明的都是零售的价格,如果是要批发的话价格还会更低。“深圳,以及周边城市很多一些的化妆品店都是到这边来拿货的,销路都很好。”店员介绍说。

商家口中的“高仿”产品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记者拿着一款低价benefit粉饼请教深圳市药监局直属分局保化科杨科。指着化妆品的包装盒,杨科告诉记者,这款进口化妆品有中文标签,有“化妆备进字”和生产批号,“从外包装来看,很难分辨出是真是假,只有厂家的打假人员才能分辨得出。”杨科说。因而,对于执法人员来说,还需要取样送至国内代理商处让商家检验、鉴定之后,才能知道这类产品是否是假冒产品。

杨科还指出,在监管部门的眼里,“高仿产品本身就是假货。”没有像消费者所理解的高仿度越高产品质量越好这一说法。同时,他还提醒消费者,美容美发化妆品市场主要以批发中低端产品为主,名牌产品不多,如果发现与商场价格悬殊的名牌化妆品最好不要贪便宜,因为这类价格悬殊的产品多为假货。

广告过度美化 夸大功效引关注

  随手翻开琳琅满目的女性杂志,满眼皆是化妆品广告,然而,广告中所宣扬的效果又有多少护肤品真正能达到呢?

  近年来,关于化妆品夸大功效、误导消费者的各类报道屡见报端,就连国际大牌也不能幸免于难。英国广告标准局就曾因后期制作时有意美化模特、误导消费者的原因,禁播了欧莱雅旗下的美宝莲和兰蔻两部平面广告。无独有偶,美国广告管理委员会近日也对宝洁发出类似禁令,因其在一款睫毛膏广告中使用Photoshop处理,令模特的睫毛比真实的更细,尽管在广告中已注明图片效果是夸张的。而在此之前,宝洁旗下品牌玉兰油的两款化妆品也因强调产品具有特效淡斑功能,涉嫌虚假宣传,遭到消费者投诉。

而在国内被查处的也不在少数,之前经常在荧屏上回荡的白大夫就是让你白的声音也因为功效问题被查,逐渐销声匿迹。近日,公众耳熟能详的化妆品章光101,也因其广告虚假夸大化妆品的效用及涉及销量方面的数据,被重庆市工商部门立案查处。

另需警惕纯天然化妆品虚假广告。菜油+洗洁精=化妆品?不久前,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市场学会工作委员会在举行的美容化妆品消费教育活动上,揭穿了不少化妆品黑幕。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把这3种原料加入一个玻璃杯内搅拌,即刻便制成了虚假广告所宣称的纯天然化妆品,当人们把这种所谓的化妆品涂抹在皮肤上时,手感光滑奇妙。

  专家们指出,这种感觉舒服完全是一种假象,事实上,不少化妆品为了降低成本和保证色泽,往往会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剂,甚至为了让皮肤白嫩而添加了一些激素成分,最终导致皮肤慢性中毒,长期受损。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高级工程师张京原告诉记者,正规渠道化妆品都有全成分标识和批准文号等,进口产品须有中文标识,不满足这些条件的化妆品都存在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2010617日起,在中国境内销售的化妆品以及洗护发产品、香氛类产品、沐浴产品、香皂和牙膏等,都要把所含成分全部标注在包装上。

  化妆品实施全成分标识,是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国际惯例。张京原告诉记者,标识了全成分,化妆品就不能再随意使用类似“DNA技术干细胞运用等语句来误导或蒙骗消费者了。

  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广告模特过度美化和夸大化妆品功效的现象在国内已非常普遍,但由于相关法规不够健全,在认定、查处和责任追究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相较之下,国外的广告规范则严格很多。据了解,以英国广告标准局为例,就有专门针对平面媒体的CAP规则和针对广播媒体的BCAP规则,禁止具有误导效果的广告。仅2009年一年,该局就接到违规广告举报28929次,纠正2397部违规广告,平均处理每项投诉的时间不超过13天。

一些法律界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国内按照《广告法》的规定,凡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广告主停止发布,并处以相应罚款。不过,对于代言人形象过度修饰等问题是否属于虚假宣传,法律界尚无定论。

特殊用途化妆品为投诉重灾区

美白、生发、祛斑类特殊用途化妆品均是频遭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损失。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向国内部分化妆品企业下发了《化妆品卫生监管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

记者在市场走访,发现号称能祛斑的特效产品比比皆是。不少推销员在推销祛斑产品时,都喜欢加上爽肤水、洗面奶组成礼盒,一起推荐给消费者,价格通常只比单个祛斑产品贵一点。

此外,一些化妆品企业涉嫌违规宣传,往往把自己的产品说成全能,甚至在广告中宣称会达到医疗效果。这些涉嫌虚假宣传的化妆品,很大一部分拥有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号。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的法律制裁化妆品虚假宣传行为。北京紫光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许东旭表示,我国《广告法》第四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等有关条文的规定是化妆品广告跟其他广告须共同遵守的;《广告法》第十九条“食品、酒类、化妆品广告的内容必须符合卫生许可的事项,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是对化妆品广告的特别规定。

根据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管条例》规定,特殊用途化妆品分为9大类,包括育发类、染发类、烫发类、脱毛类、美乳类、健美类、除臭类、祛斑类和防晒类。  

根据国家食药监局网站消息显示,目前仅祛斑类化妆品,国内厂家就获批4057个批号,外资厂家获批1677个批号;而防晒类化妆品更多,国内厂家获批6121个批号,外资厂家获批6921个批号。

经过初步测算,仅此上述两类产品,牵涉到的化妆品就超过18000种。

据了解,目前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而特殊用途化妆品占比大约12%15%,也就是市场规模大约在150亿元到200亿元之间。特殊用途化妆品中最大的两类分别是防晒类和染发类,每类都有40亿元到50亿元的规模;其次是祛斑类,大约30亿元;再次是育发类,大约20亿元左右。

此前,国家食药监局印发了《化妆品命名规定》和《化妆品命名指南》,规定了11类在化妆品名称中禁止使用的词语,“祛斑”名列其中。

网购产品:假货泛滥

网络销售已占我国化妆品销售总额约1/3,预计线上、线下很快将平分天下。对于电商、个人卖家和消费者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网售化妆品虽然价格便宜,但假货泛滥,且数量超过真货,已成为半公开的秘密。

八成是假货?

前日,就在乐蜂和聚美优品的口水仗打得正酣时,丽人丽妆网站CEO黄韬爆料称,网售化妆品中,八成是假货!

不仅批发市场高仿化妆品多,很多团购网站上的高档化妆品实为“高仿产品”。小易以前是一名团购粉丝,经常会在一些团购网上团购化妆品。在团购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团购产品并不是网上所宣称的正品。“比如我在网上团购了一款遮瑕组合,当时去专柜看要三四百,而团购的时候只要80多元,便宜了几百元,一下子就心动了。买回来看到产品的包装与购买的正品没有两样,但是使用的时候发现产品质量与正品还是差很多。”小易说,“正品的产品很细腻,团购的很硬,遮瑕的粉涂在脸上都化不开。”小易说,很多团购网上的化妆品比正品价格要便宜好几倍,“便宜没有好货,基本上都是假的。”

有业内人士声称,化妆品团购95%都是高仿假货。即便是卖到1折以下,这些高仿产品仍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以雅诗兰黛为例,一款正品的市场价780元,专柜进货价7折左右,批发渠道进货都不大可能低于5折,但在一些团购网站却只要3-4折甚至1-2折就能买到。据化妆品行内人士透露,高仿的成本只需要七八元,团购网站就算以一折价几十元卖给消费者,利润仍很大。

  长假期间,另外一个特别扎眼的现象就是掉包。各大网站的限量发售”“特惠团购的促销海报或图片很容易就诱惑了不少消费者,可直到货物被购买到手时,消费者才猛然发现商品已经被掉包,完全不是广告上的商品。当消费者致电询问时,客服就会告知由于产品是限量发售,购买过于踊跃,所以已经没货了;就在将信将疑之际,商家又会告知,还有一款差不多的商品值得推荐,价格、样式、材质都相差无几,而这款差不多的商品往往比广告中推荐的商品要差一些,有的价格甚至不及广告商品的一半。

  据在某商场从事多年化妆品销售的刘女士称,商场内很多知名品牌只有在搞促销活动时才能打到八九折,网店出售的化妆品因没有商场进场费及各项实体店费用支出价格会相对便宜,但如果网店所售化妆品的价格低于5折,消费者购买时就要注意了。而部分网店宣传的专柜验货,其实不过是他们揽客的一种方式,多数商场专柜与网店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虽然有电商观察员认为此数据过于夸张,但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路威酩轩(LVMH)上海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洋品牌基本上被八大集团瓜分,各集团经销模式不同,例如,欧莱雅中国公司实行层层代理分销,这使得一些产品“蹿货”到电商渠道成为可能;而路威酩轩旗下的迪奥、娇兰等品牌从不在直营专柜以外的渠道销售,网上的迪奥、娇兰从何而来?

  该人士还表示,按照中国化妆品行业协会统计,2012年网上化妆品销售额为220亿元,其中,由丝芙兰、各品牌官网、实体商场官网等授权渠道电商经销的正品为50亿元,剩余170亿元的销量被淘宝的个人卖家以及各种电商企业瓜分,个中水分有多大,谁也说不清,但假货肯定比真货多。

  另一组数据对比可以佐证。中国化妆品行业协会统计的2012年网络销售额为220亿元,而艾瑞咨询公司发布的数据则高达576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这其中的差额356亿元,正是问题货品的数量。

低价正品主要是水货

  在泥沙俱下的市场中,虾蟹各有各自的门路。按照乐蜂网2012年发布的《化妆品垂直电商行业白皮书》,除了极少数“赔本赚吆喝”的大促销外,相当于国内专柜7折的价格是电商的底线,但无论是在淘宝集市的个人卖家,还是在企业化运作的电商平台中,低于七折甚至只有三四折的低价正品确实存在,那么,这些打破价格底线的产品来自何处?

  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大批量走私或通过零星代购渠道进入国内市场的水货。在最近几年的淘宝化妆品销售排行榜上,位居前十名的不少品牌如OPITheBody Shop(美体小铺)等尚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铺天盖地的产品哪里来?除了假货,就是水货。

  欧美国家化妆品行业的促销力度十分大,在大陆地区或香港地区卖得价格颇高的化妆品在欧美往往便宜得惊人。昨天,美体小铺的美国官网刚结束一轮促销。以一款在香港卖89港元、在淘宝集市卖60-80元的按摩刷为例,促销价仅为1.5美元,相当于10元人民币,加上平邮运费,总价也就20元。因此,只要选择合适时机囤货,即使是没有代理渠道的个人卖家,也能以很低的售价获得丰厚利润。

“蹿货”正品数量也很庞大

  除了水货,从专柜流到网上的“蹿货”也有不少。一家连锁化妆品商场内部人士透露,彼得罗夫在国内由该公司专营,一家淘宝店却出现大量该品牌正品,公司“钓鱼”发现,原来是多家分店的员工私自将该品牌奖励其完成销售指标的非卖品流入淘宝。

  这种由专柜员工私自“蹿货”的情况十分普遍。张伟(化名)曾拥有一家月销售额过亿元的网店,他透露,七八年前他从一家外资化妆品企业销售部辞职下海,第一桶金就是靠老关系,从这家企业的专柜员工手里购买小样和正品放在淘宝上卖,后来,再通过这些员工的关系网,将进货面拓宽到其他品牌的专柜员工。每逢品牌大促销,就是他囤货最佳时机。

  因为小样进价极低,摊薄了正装产品的成本,所以,他能以专柜价三至四折的价格出售正品,生意自然越做越大,成为淘宝金皇冠级卖家,手下客服、打包工等多达50余人,专门在周浦镇租了几套毛坯房作为员工宿舍。后来,他甚至成为各品牌区域经理甚至华东大区经理也要倚重的VIP,每逢大促销要冲销量,就会主动联系他吃货。

  不过,张伟从去年开始退出了化妆品销售领域,因为,“与七八年前刚做生意时相比,电商的环境乱了不少,使得消费者既要低价又很不放心,接待客户售前售后咨询很麻烦,反正钱也赚够了,索性不做了。”

  针对网购乱象丛生的现状,艾瑞咨询公司电商分析师王亭亭表示,化妆品网购企业受销售规模所限,渠道谈判力量较弱,货源大多被品牌渠道商控制。而渠道供应商方面可能存在掺杂假货等不规范操作,容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这会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一定损害,也对网购企业的品牌有所不利。

  化妆品已经成为网购的第三大产品,然而目前国内的化妆品网购市场鱼龙混杂,假冒劣质化妆品却充斥整个网络,使化妆品成为网上投诉最多的产品。消费者很难准确的辨别网购产品是否为正品。

  整顿仍需多方努力

  乐蜂网CEO王立成曾对媒体公开表示:传统渠道的假货慢慢的减少了,但是电子商务渠道的假货越来越盛行,化妆品行业特别多,很多大的品牌,像雅诗兰黛,兰蔻,一个产品卖到三四百块钱,单价特别高,造一个假货出来五六块钱,广州、汕头很多的工厂常年做这些,这个化妆品包装、味道方面都做的一模一样,行业的暴利导致假货大行其道。所以化妆品企业自己上自己品牌的官网销售是最直接杜绝假货的方案。

  王亭亭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中国市场所售化妆品大部分为兰蔻、雅诗兰黛等品牌产品,网站在线销售这些产品,其毛利水平较低,加之还要承担可能的假货风险。在这种双重压力下,部分卖家和企业着手发展自主品牌,如乐蜂网、芳草集、御泥坊,这些企业或卖家能很好的进行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控制,其产品也很好的迎合了部分网购用户的心理和需求,所以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

  中国电子商务营销网也建议,化妆品企业要开展电子商务,必须做足做好官方商城,谨慎选择购物平台,化妆品企业应该密切关注低于正价20%的产品,必要时进行调查并且打假维权。

而作为消费者,在目前网购市场尚不规范的情况下,网购品牌化妆品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信誉度高的渠道,比如选择绝对可以信赖的化妆品品牌官方旗舰店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儿童化妆品引人担忧

事例:女童使用润肤霜患激素依赖性皮炎

婴幼儿因使用化妆品不当出现过敏甚至皮肤疾病的病例很多。南昌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杨主任说。

杨主任说,前几天,一位年轻妈妈带着满脸红肿的宝宝来看病。这位妈妈说,她的宝宝刚满3岁,几个月前,见宝宝脸有些粗糙,她就每天洗漱后,在宝宝脸上抹点润肤霜,几个月里天天如此。不料,涂了三个月后,宝宝脸上长出了小红点,而且越来越多。这位妈妈说,她发现宝宝的脸上开始起小红点,就停止给宝宝抹润肤霜,但一停下来,宝宝就会不舒服。最后,只好到医院求医。

杨主任检查发现,这位宝宝患的是激素依赖性皮炎,由于他使用的护肤品成分中含有激素。杨主任说,现在很多化妆品都含有激素,如果家长给婴幼儿长期反复、不当地外用,就会造成孩子对该产品产生依赖性,一旦停用就会迅速复发甚至加重。医生称,即使治愈后,这个宝宝脸上也会留下疤痕,这在一程度上等于毁容了。省儿童医院也经常接到这类患儿。

  小宝宝成了试验品

  在一家母婴超市,一款售价为23.6元的婴儿沐浴露,上面标注的成分有24种,除了水、甘油、油橄榄果油等基础配方外,还有苯氧乙醇、卡波姆等一般消费者根本看不懂的成分。

  在一款儿童防敏霜的成分上,记者还看到了防辐射因子字样的功效成分。但是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和成分添加量的致敏性,许多促销员也说不清楚。一名促销员甚至含糊地称,价位贵的应该要好一些,哪种护肤品能好一点啊?其实都差不多,卖的最好的是这几款。

  对于产品标识上的成分,到底哪些对孩子的皮肤有损害,售货员也说不出来?只是含糊地告诉记者,大厂家的应该好一点,像这几款价格贵一点的卖的都挺好。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正在选购护肤品的家长,不少人表示,在选购婴幼儿护肤品时,他们大多也都是看品牌和价格来判断。市民胡女士告诉记者,买的时候也会看后边的成分,可很多我们也不懂,孩子用着好就会一直用下去。

多数儿童化妆品仍含香精

记者走访多家超市以及部分孕婴用品专卖店,看到各家货架上在售的儿童化妆品种类众多,洗面奶、保湿霜、润肤露、沐浴乳、唇膏等一应俱全。

在多款儿童化妆品外包装上的成分表中,配方原料令人眼花缭乱,数量少则十几种,多则三四十种。其中,“香精”出现频率颇高,“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也藏身其中。

在一家超市的洗化用品柜台,记者注意到,一款SNOOPY的儿童护手霜宣称“花蜜嫩白”功效。在该产品的成分一栏上,也清楚地标注着含有香精。不仅如此,成分一栏上还标注了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化学成分名称:甘油硬脂酸脂、EDTA二钠、鲸蜡醇、山梨()醇等,达10余种。

在超市选购的妈妈陈女士告诉记者,除了水、尿素、甘油等常见的成分还知道外,“其他那些成分都是化学名词,根本看不懂。”因此,她尽可能选知名品牌。

记者对比了成人护手霜的成分,发现二者并无明显差异。而这些成分多属于杀菌防腐剂、着色剂等添加剂。

  给宝宝擦香香当心性早熟

  有研究机构指出,一些护肤品和化妆品因为含有化学物质邻苯二甲酸盐,可能危害孩子健康。其中,妈妈们使用最多的护臀霜,就含有邻苯二甲酸盐的浓度。

  据介绍,邻苯二甲酸盐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并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专家特别指出,该物质对男孩影响尤甚。女性在怀孕8~24周期间,接触到邻苯二甲酸盐,也会对男性胚胎的性别正常发育产生危机。国外专家已经证实,邻苯二甲酸盐会使男胎的睾丸激素减少,改变他们的大脑发育和男性生殖器功能。现在去超市就特别注意,像带香精这样的我就不选,只选水和甘油这样简单的成分,看不懂的就不买。杨珊在咨询了专家后,开始非常在意护肤品的选择。但是记者发现,还有一些家长则对这种婴儿护肤品的购买持谨慎态度。

  六个月宝宝萄萄的妈妈丁女士更是从来不给宝宝用类似的护肤品,她说:我现在已经很少给孩子用护肤品了,现在市场上特别多,成分咱也看不懂,再说也不一定标明所有的成分,给孩子用就特别不放心,就是在天气特别干燥和宝宝皮肤特别干燥的时候才给用一点。

  购买儿童化妆品需谨慎

  专家表示,婴幼儿皮肤娇嫩、吸水性好、弹性好,一般没有必要使用化妆品。即使冬天因为皮肤干燥,也要尽可能选择一些主要成分是的护肤品。要购买儿童护肤品,一定要到进货渠道正规的大型商场和超市,所含的成分越简单越好。

由于一些成分复杂的护肤品里一般含有超标的香料、色素和防腐剂,容易对儿童皮肤造成损害,对此,皮肤科医生建议婴幼儿家长,在使用前,可先在宝宝前臂内侧涂抹少量进行皮试,如果没有出现红疹等过敏现象,就可以放心给宝宝使用。

201321起,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并颁布的《儿童化妆品申报与审评指南》正式实行。该《指南》对儿童化妆品的适用范围、配方原则、化妆品的安全性、申报儿童化妆品的要求和审评原则进行了明确,引发了不少家长对儿童护肤品等儿童化妆品安全使用问题的关注,而不少家长在选购时也普遍感觉茫然。医学专家对此提醒,儿童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妆品,必要时可向专业医生咨询使用,购买儿童化妆品别偏信“纯天然”等宣传。

虽然商家一再声称新规实施后,儿童化妆品的安全性将大大提高,但医生却是再三表示,儿童化妆品只能在必要时才用。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卢涛博士表示,由于儿童的皮脂腺尚未成熟,皮肤的抗菌、抗毒、免疫力等也相对较差,因此若使用含有一些特殊功效的化妆品,很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皮肤健康,造成过敏、发炎、感染甚至激素依赖等情况。“儿童化妆品的使用,应掌握的一个原则是:必要的时候才用。儿童化妆品除了要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品牌外,尽量选择成分简单、能很好保护皮肤水分平衡的产品,尽量减少对儿童皮肤的刺激。”卢涛说。

   “儿童化妆品能不用就不用。”苏北医院儿科专家陶月红告诉记者,儿童的皮肤都很娇嫩,容易过敏,儿童化妆品中含有的香精、防腐剂、着色剂等成分,多具有刺激性,易造成儿童过敏现象。尤其是一些美白和祛斑功效的化妆品,一般含有重金属铅,刺激性格外强。

 “儿童化妆品成分越简单越好。”陶月红建议家长,如果天冷出门,可以使用不含其他成分的纯甘油进行保湿,如果没有甘油,可以使用成分简单的相关产品,避免发生孩子面部过敏或其他不适。

监管难

可以看到,化妆品的监管仍旧是在“治乱之间”徘徊不清。为何化妆品市场乱象如此多?化妆品市场的监管又存在哪些缺陷呢?

对于化妆品市场的监管,杨科也表示了自己的无奈。他说化妆品不像药品,经营首先必须获得许可和审批,“有许可资质后才可以经营。”目前只是作为普通商品进行管理。因此,化妆品经营的渠道非常广泛,经营企业的数量也非常大,“全市各类化妆品经营企业以10万计,这对于监管非常困难。”加上化妆品的业态特别广泛,“商场、小商店、美容院等都存在。”这更增加了监管的难道。

而导致监管难最重要的是法律的滞后。据介绍,目前化妆品监管条例是19901月实施的《化妆品卫生监管条例》,条例规定,生产或者销售不符合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的,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35倍的罚款。“实际上这个规定已经形同虚设了。”

药监局一位一线执法人员向记者透露了化妆品监管上的无奈,由于条例没有对化妆品企业的经营渠道等进行规范,在现实执法过程中,由于商家无法提供销售凭证,执法人员无法得知销售产品的所得,这样也就无法对商家做出处罚,“大家去商店买化妆品都是随便开一个单,不像药品那要有进货凭证,商品的进出都有依据可循,现在执法都是要讲究证据的,没有证据,就没有办法执法。”该工作人员如是说。如此一来,由于法律的滞后,监管难以跟进,导致一些唯利是图的商家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冒险。

一些执法人员也表示,《化妆品卫生监管条例》已经不适应目前国内化妆品形势的需要,“当年的监管形势与现在不一样,当年国内化妆品市场还很小,也没有那么复杂。现在的化妆品市场太大,各种情况都存在。”,而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造成甚至连监管对象的确定本身都成为问题,比如当年的法律规定的面很窄,没有对假冒产品等做出规定。因此,在执法过程中,也只能根据深圳市的打假条例执行。

此外,执法队伍的薄弱也是一个不足。据介绍,保健品和化妆品的监管权力之前一直在卫生部门,后来才划入药监局,而药监局的监管和执法人员的编制数量并没有因此明显增加,要兼顾保健品化妆品的监管,明显有些吃力。

治理措施 专家建议

这其中既有企业的责任,也有市场机制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备的问题,还有监管乏力的弊端。问题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似乎一时无从下手。不过,单靠东砍西斫四处灭火效果有限,治本之策在于净化市场土壤。

治乱须用重典,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关于化妆品乱象,刑法第148条已有明确规制: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即便不构成上述犯罪,但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然可以入刑定罪。净化市场土壤的抓手,必须要让法律刚性起来,成为制假售劣者头顶上的一把高悬利剑。

此外,应尽快确立并且畅通公益诉讼制度。消费者权益屡屡被严重甚至恶性侵犯,表明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失去了足够的保护力度。个中原因,不在于假一赔几的问题,而在于消费者个体维权势单力薄,导致惩罚性赔偿措施失去震慑力。目前正在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拟确定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这对净化已陷入公地悲剧的市场环境是可堪期待的。只有让制假售劣者的违法成本,远远高于其偷奸取巧的获利空间,才会让人性之恶望而却步。

为进一步加强化妆品的监督管理,保证化妆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国务院已将《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修订列入2013年立法计划。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按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为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对《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修订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期待我们的化妆品市场会“越来越美”。

                                         
更多>最新动态
更多>时政要闻
更多>质检公告
版权所有:食安天下(北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2014 www.cfda.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号楼2层101-140      邮编:100088    服务电话:18610000365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402369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5985号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害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