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特别关注

茶叶,茶业,茶殗!

 

-----------繁荣背后的反思

李化宾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和第一生产、消费大国,有上千年的饮茶历史,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在我国,茶并不单单是一种饮品,它还蕴含着厚重的文化,是一种文化标志。随着全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的需求更多地由物质转向文化,这也促进了茶叶消费市场的日趋红火。再有,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品,契合现在人们追求养生、健康保健的理念。综合多方因素分析,今后国内茶叶消费市场仍会在现有基础上持续繁荣。然而近年来,市场上天价茶、山寨茶、以次充好、以旧掺新等乱象频现,甚至重金属超标问题、污染问题、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等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问题也屡屡见诸报端。

另外,随着近年来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等茶叶的知名度和价格的不断提高,一些非原产地茶农、茶商纷纷假冒仿制,使得每逢茶叶的销售旺季到来前,市场上就会突然出现很多外地生产的,但贴着原产地名称标志的茶叶。由于消费者对茶叶知识的欠缺,一般很难辨别出哪些是“假货”,哪些才是“真品”,也使得这股假冒之风屡禁不止,茶叶市场上为大量“李鬼”充斥。

茶的分类

茶叶按季节分: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茶叶按色泽分类有:

绿茶: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 代表为:日照绿茶、 六安瓜片、龙井茶、碧螺春、蒙洱茶、信阳毛尖

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

制作工艺: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黄茶 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 代表为:霍山黄芽蒙洱银针

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

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白茶 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 代表为:白毫银针白牡丹

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

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青茶(乌龙茶) 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m) 代表为: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茶

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

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但是安溪铁观音的新贵感德、长坑、祥华铁观音的最新清香制法是没有 “绿叶红镶边”的特征。特别是感德下村(霞云村、霞春村等)更是该做法的典型代表。

红茶 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m) 代表为:祁门红茶,荔枝红茶

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

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是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黑茶 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m) 代表为:普洱茶,六堡茶,湖南黑茶(渠江薄片金茶)

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 压制成砖。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黑茶主要品种要包括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

常喝的茶一般是绿茶,红茶和黑茶。

绿茶帮助消化和防辐射的功能最强,如果要减肥的话就喝绿茶;

红茶,茶性比较适中,适宜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油腻食品食用过多、醉酒者。

黑茶,保健功能较多,抗氧化、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抗癌、抗突变; 改善糖类代谢,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杀菌、消炎。

良莠不齐  诸多问题困扰当前茶叶行业

2013年,我国茶叶产量175万吨,居世界首位,成为带动全球茶叶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茶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发展茶叶经济,扩大茶叶出口,对于促进我国茶区经济发展,改善茶农生活质量,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特别是近十年来,大量名优产品和知名厂家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但是由于目前国内茶叶市场整体需求趋于饱和,消费增长速度低于茶叶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呈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历史积淀的影响,我国的茶叶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多:茶叶种类多,行业企业多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我国茶叶种类众多,大约有上千种茶叶,仅名茶就有两百种左右,而每一种茶叶因采摘时节、产地不同又可分出众多子类。

与茶叶种类多相对应的就是我国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8000万茶农、7万家茶企。

乱:管理无序,标准缺失

产品种类和行业企业众多本就容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而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更导致了茶叶行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近年来,各地大建茶叶城、茶叶批发市场,甚至一个城市建有多个批发市场,超出了市场的需要,结果导致市场内商户的销量和利润越来越薄。而且批发市场由个体商户组成,自身所普遍存在的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的情况。管理的松懈也导致食品行业普遍推行的QS认证在茶叶行业得不到有效执行。

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采用定性语言描述,消费者难以理解和应用,致使标准在交易定价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实施上的标准缺失情况。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难辨良莠,听任一些不良茶商的信口胡言,以次充好,长此以往也会抑制消费者需求。

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弱:企业实力弱,品牌意识弱

我国茶叶企业数量虽多,但多数都非常弱小,规模上亿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且没有能够主导行业发展的企业。多数企业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

茶叶行业目前多、乱、弱的特点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无序竞争和低层次竞争,利润空间的压缩,所产生的最直接效应便是茶农为提高产量无限制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药剂,茶商为谋取更大利益不惜以次充好甚至违法冒用知名厂家商标。

茶叶也掺假  “拼茶”价格猛翻十倍

在茶叶销售市场有一种行为已经成为“常识性的”内幕:茶叶勾兑。

这种做法,在业内叫做“拼茶”,或者直接叫“茶叶勾兑”。据业内人士介绍,“拼茶”就是茶叶拼配,就是把二种以上的茶叶拼合在一起。这是茶叶加工的一种工艺,很多茶商都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在非产茶区,一般只能对茶叶进行拼配加工。正常情况下,它是一种常用的提高茶叶品质、稳定茶叶品质、扩大货源、增加数量、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方法,一种茶叶加工的工艺。但是现在的茶商主要就把这种手段当成掺假挣钱的方法了。

在调研中笔者采访过一位茶叶经销商,他坦言进货的时候就只进两种茶,但是自己却可以“制造”二十多种茶,“我进来两种档次的茶叶A茶和B茶,通过挑选色泽好的色泽差的、叶大叶小的,每种茶叶能够分出五六个档次A1A2A3A4……,B1B2B3B4……,然后再通过两种茶叶相互搭配我又能弄出几种茶叶A1B1A1B2A1B3……,最后,通过两种茶叶的比例,我还能弄出一系列的档次。总之,你想要多少种,我就能弄出多少种!”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几种拼茶方法:第一:把外形相像的茶叶拼在一起。在较贵的茶叶里面掺上长相相似的便宜的茶种,真假茶叶混在一起,真真假假,一般消费者辨别能力不够强,自然辨识不出。第二,新旧茶拼在一起。人人都爱喝新茶,那么前一年存留下的旧茶怎么办?有办法,旧茶颜色差,把它拿出来重新炒制,经过加工以后的茶叶色泽和新茶差不了多少,把它和新茶掺在一起,又有几人能辨的出来?这种做法是最常见的。第三,优劣茶拼在一起。“哪有那么多好茶!好茶价格那么高,买的自然也少,好的差的掺在一起,价格比好的稍微低点,客户愿意要,这样卖的多,自然就赚得多”,茶商觉得这是一本不错的生意经。

以次充好:已成 “公开的秘密”

以绿茶来说,日照绿茶因叶片厚、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高品质,和较高的生产成本,其价格比南方茶叶普遍偏高。这使其成为产量高、成本低的南方茶热衷冒充的对象。南方茶叶由于气候原因,生长周期短,成本自然低一些,而北方茶叶的生长周期长一些,成本自然高一些,但是就像南方的大米没有北方大米的口感,南方的茶叶在口感上也没有北方茶叶的味道好一些。

“现在市场上80块钱以下的,很多都是南方茶冒充的。南方茶的成本大约在10块钱左右一斤,而真正的北方绿茶单是成本就要四五十,再加上中间商的盈利,80元以下,基本上就白忙活了。”日照市一位茶厂老板告诉笔者,“现在南方茶冒充日照绿茶的情况遍地都是,其实这种情况恰恰是从本地开始的。上世纪70年代,就有日照茶贩看到了南方茶成本低廉的优势,他们到南方一些茶产区用日照绿茶的炒制技术在当地炒绿茶,然后运回日照以假充真,或者掺进日照绿茶里卖。有的茶企在南方也有茶厂,而且冒充的不仅是低端茶,更有银针等高端茶。”

自从本地茶厂引“狼”入室发财之后,南方茶业经营者也看到了巨大的利润差,纷纷效仿,到了现在无法控制的局面。

南方茶和北方茶很像吗?怎么区别?对于这个问题,业内人士曾为消费者支招:“茶叶的品种主要是和制作工艺有关,同一种茶叶,不发酵就是绿茶,发酵了的就是红茶,像是铁观音之类的茶叶属于半发酵的。都说是日照绿,南方生产的和北方生产的,只要是制作工艺差不多,生产出来的样子也就差不多。要说区别呢,首先,真正的日照绿颜色是发绿的,而南方茶的颜色发乌,看上去好像有一层白蒙蒙的颜色。此外,茶叶泡开以后,南方茶泡出来的茶水是偏于黄褐色的浑浊的,而正宗的日照绿茶泡出来的茶水是浅绿色的透明感非常强。劣质的南方茶泡开以后看到的全是一根根的茶叶梗,而正宗的日照绿则是以厚实的叶片为最大特色的。此外,日照绿没有明前茶,一些商家打出明前茶的口号来以高价忽悠消费者,大都是以南方茶来冒充的或是大棚里的茶叶,对此,消费者大可不信。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对比,就可以粗略辨别日照绿茶了,而且所有绿茶的辨别方法也是相通的。”

“挑茶”散工:卫生问题堪忧

在很多茶叶批发市场的销售门店前,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对着一堆茶叶进行挑选,她们大多是中年妇女,而她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把茶叶上的梗一根根摘掉。而这种现象几乎遍布大江南北所有的茶叶批发市场。他们所做的就是手工将店家从茶场批量采购的劣质茶里面的杂质挑选出来,也就是茶商们俗称的“糙茶”去梗,这样挑完以后的茶叶就显得有档次,而且可以卖一个更好的价钱。在商言商,将劣质茶中的杂质剔除,以获得更高利润,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这一挑茶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卫生安全隐患却是消费者看不见的健康杀手。据了解,这些来挑茶的人都是临时从外面雇的,什么健康证之类的根本无人监管。也就是说,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除了要经过采茶、炒茶等必须要经过人手接触的程序外,茶叶制作好以后,还要经过“挑茶”这一环节的又一轮接触。

另外在很多茶叶店里,但凡是来买茶的市民,都喜欢直接从大袋的茶叶中抓起一把闻一闻茶叶的香气从而挑选自己喜欢的品种和档次,笔者曾在一个茶叶店做过粗略的统计,每个到茶叶店买茶的市民大概要从四五种茶叶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而一个小时中大概有六七位市民前来挑茶。茶叶店的店主也说,卖得好的茶叶差不多每天要被抓起来十几到二十几次。

稀土超标 对人体危害程度存争议

近日,广州市工商局公布2013年第三季度流通环节食品质量抽检结果。结果显示,11批次茶叶产品稀土含量超标。目前,市工商局已组织各区工商局开展后续处理工作,对销售抽检不合格食品的经营者严肃查处,并监督其他食品经营者对相关批次食品下架退市。

本次抽检中发现11批次茶叶产品的稀土的实测值超出标准要求,其中福建省安溪县某茶叶加工厂生产的一批次观音王实测稀土含量高达14.4m g/kg,超标6.2倍。

据了解,2011年至今,茶叶稀土超标事件屡见不鲜,201111月,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了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等地58种乌龙茶,17种产品都查出稀土超标,20126月,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该年度第6批食品质量安全省级监督抽查结果,7款茶叶被曝稀土超标等,近年来茶叶稀土超标的事件的屡次曝光,让不少消费者十分担忧自己所选购的茶叶是否安全。

那么茶叶上的稀土,是从哪里来的?

也许福建安溪的茶农,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当地农民是把稀土当成一种激素在大规模地使用。去市场采购这种稀土叶面肥,喷上以后芽几天就长出来,并且芽头更密。而正常情况下至少需要半个月!立顿就是这么中招的。不仅安溪,其他地区如浙江新昌部分茶农也会用。都是一年多次采摘的夏秋茶才有这种情况。春茶利润高,就不在乎这点了。每斤2000元以上的茶叶,比的是噱头。”行业资深人士竺君介绍道。

虽然农业部门并没有批准将稀土作为肥料来使用,但现实中稀土叶面肥已经实实在在卖了十来年。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20081月发表于《中国茶业》的论文数据显示,施用300ug/g浓度稀土溶液,可使春茶早发芽25天,采摘期提前5天左右,发芽密度增加10%20%,百芽重平均增加10.6%,新树长度平均增加15%左右。这样的“好东西”,如果你是一个有追求的茶农,会不会用? 会不会只限于在铁观音茶树上用?

部分研究:肝肾、神经系统会受损

由于稀土中可能含有辐照性质的元素和重金属成分,稀土超标可能对人体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但具体影响程度要看其浓度。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发表的《茶叶中稀土元素与人体健康》认为,长期低剂量摄入稀土,可能会给人体健康或体内代谢产生不良后果,包括影响大脑功能,加重肝肾负担,影响女性生育功能等。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发表的《微量稀土元素的药效及保健作用》表示,研究证明,稀土元素如果被长期低剂量摄入,可在肝脏中蓄积,导致肝脏形态和病理组织变化、肝细胞损伤、肝代谢紊乱引起脂肪肝。

争议:难溶于水 摄入量有限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上世纪80年代,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曾有研究报告表明,人的日容许摄入稀土量为14-24毫克,按卫生部2005年实施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茶叶中稀土含量限额为2.0毫克/公斤,况且稀土元素为非水溶性物质,即使全年连茶叶全吃掉10公斤,也未超过人日容许摄入量。

对于消费者来说,自行分辨茶叶稀土是否超标存在很大困难,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选择有信誉的商家。

茶叶质差多源自农药残留

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和焦虑。有媒体曝光,在多个茶叶产区,茶农、茶商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过度使用农药的现象,并且在后期茶叶鲜叶收购、加工、流通环节也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从而导致了问题茶叶流入市场。作为一种精神饮品和文化载体,中国茶叶在国人的心里有着崇高又神圣的地位,中国消费者似乎完全不能接受茶叶与农药有丝毫瓜葛,在媒体曝光了少数茶叶存在农残超标的事实后,爱茶者和喝茶者深感惶恐与不安。

2013年中国茶叶博览会茶产业高层论坛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表示,中国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80%是因为农药残留超标。陈宗懋说,茶叶中农药残留不仅可能引起慢性毒性,也会引起急性中毒,特别是对儿童的危害性更大。

茶叶中农药残留允许标准(MRL)20年降低1个数量级(10)。不过令人感到可喜的是,虽然标准一直在提高,但中国茶叶的农药残留却下降明显,陈宗懋表示,中国茶叶出口中,因为农药残留超标查出问题的占比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82%下降到目前的5%左右。

近日,国家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完成安溪县政府2013年秋季茶叶质量安全抽查检测工作。据了解,本次共抽检了1294个秋茶样品,并对样品进行水胺硫磷、甲胺磷、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8个农残项目的检测。从抽查监测情况分析,产自安溪县的茶叶样品农药残留超标率较去年明显下降。

如何减少茶叶农药残留?

那么,在茶叶生产中能否不使用农药呢?对此,有专家表示,农药是用来防治农林牧生产中有害生物的一类产品,由于使用农药,全世界每年可挽回农产品损失20%—25%。对茶叶生产来说,目前还不能完全摆脱农药,世界各国在茶叶生产中都使用农药,也会在茶叶中检出农药残留。因此,关键是要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

据介绍,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但中国茶叶产品的零售单价经常只有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家产品的一半。这其中的原因较多,比如在生物育种方面落后于日本、肯尼亚;茶叶产品多元化方面落后于斯里兰卡;茶叶功能研究方面落后于美国、日本。但相比于这些,以农残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壁垒”,才是悬于中国近7万家制茶企业头上最厉害的一把剑。

小知识:

残留农药的类型主要是有机磷类和有机氯类。食用少量的残留农药,人体自身会降解,不会突然引起急性中毒,但长期饮用带有残留农药的茶叶,必然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其危害主要有:

一、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长期饮用农药残留超标的茶品,农药被血液吸收以后,可以分布到神经突触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直接损害神经元,造成中枢神经死亡,导致身体各器官免疫力下降。如,经常性的感冒、头晕、心悸、盗汗、失眠、健忘等。

二、可能致癌:残留农药中常常含有的化学物质可促使各组织内细胞发生癌变。

三、加重肝脏负担:残留农药进入体内,主要依靠肝脏制造酶来吸收这些毒素,进行氧化分解。如果长期摄入,肝脏就会不停地工作来分解这些毒素。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会引起肝硬化、肝积水等一些干燥肝脏病变。

四、导致胃肠道疾病:由于胃肠道消化系统胃壁褶皱较多,易存毒物。这样残留农药容易积存在其中,引起慢性腹泻、恶心等症状。

“李逵”、“李鬼”难辨真伪原产地

原产地名称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特定地方的地理名称,用于标示产于该地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特定的质量或特征完全或主要是由该地理环境所致,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原产地名称通常由“地理名称+商品名称”构成。例如,安溪铁观音就是指在安溪县这个行政区划内所种植、加工和包装的铁观音才能称作“安溪铁观音”,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种植、加工和包装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称作安溪铁观音;其二,超出安溪县这个地理区域的铁观音不能称作安溪铁观音。所以,原产地名称强调产源的独特性,也正是这种独特性决定了原产地产品的特定品质。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良纯正的茶树品种、精湛独特的采制工艺,是名茶形成非凡、优异品质的必备条件,三者缺一不可。而非原产地加工制作的茶叶,因土壤、气候、水分等生长条件及茶种、制茶技艺的不同,茶色、外观、汤味、口感都无法达到应有的审美标准,更品不出茶韵的清香醇厚和名茶的独特魅力,从而影响名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例如,在全国各地的茶市、茶馆中,以各类价格销售的“武夷山大红袍”总产量远超产地应有的产量,不法商家的假冒行为严重损害了“大红袍”的品牌声誉。

受地理位置、海拔高低、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原产地茶叶的产量一般十分有限,但假冒仿制的茶叶由于常逃避税收征管、采购与制作成本低、产量高(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具有成本优势,所以价格低廉。这也是为什么一向物以稀为贵的各地名茶在上市初期会突然变得“物美价廉”的一个主要原因。

 “内神”与“外鬼”恶意串通

在暴利的驱使下,一些原产地的茶商铤而走险,与非原产地的茶农“勾结”获利。即以较低的价格向周边县市的茶农收购茶叶,然后使用原产地的内外包装物标志,挂着原产地茶叶的招牌在茶店堂而皇之地出售,造成了较大混淆。这种的做法容易蒙混过关,加大了工商机关的查处难度。

非原产地的茶农、茶商如果把自己的茶叶拿到市场上卖,是无法卖出高价的。为了寻求更多利润,在个人理性的驱动下,非原产地的茶农、茶商选择了冒用原产地名称的做法,来欺骗不了解内幕的消费者。如此下去,最终市场中充斥着假冒仿制茶叶,极大危害着整个茶叶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受损的不仅是所有茶农、茶商及与整个产业息息相关的茶叶生产、制作、加工、研发、服务、技术、管理等从业人员,消费者也会被坑害,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市场恐慌,给整个行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外地种植、加工或包装的茶叶,未经许可,打着“原产地名称”的旗号进行违法销售的一种侵权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例如,西湖龙井的叶子以扁平状为特征,可现在许多形状扁平的绿茶都冠以“龙井茶”,致使市场上真假龙井难辩。据浙江省农业厅的统计,最多时全国曾有50多个县市将自己生产的茶叶称为“龙井茶”。

 

茶叶真假究竟谁说了算?市场乱象究竟谁来管?

近期,一场围绕“天价名茶”真假的争论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争论方各执一词,至今尚未定论。近些年,从专业茶友圈到普通消费者市场,频频曝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乱象,却鲜见权威的鉴定与查处。那么,茶叶真假究竟谁说了算?市场乱象究竟谁来管?

今年6月中旬,茶叶资讯网站“1510tea”从广州八八青茶叶有限公司花5万元购买了一饼知名茶人陈国义签名版的“88青饼”普洱老茶,重约323克,准备分拆后在2013年北京国际茶叶展上作为奖品赠送给茶友。

当天主持“开饼仪式”的是北京一家茶楼的经营者、资深茶友高剑飞。活动之后,他与多位业内人士品鉴认为该“88青饼”为仿品,并在微博上发布了这一消息,很快引来众多茶友关注。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说,近年来,市场上天价茶、山寨茶、以次充好、以旧掺新等乱象频现。同时,由于缺乏权威的行业专家与严格的认证标准,所以消费者维权难,“往往花了冤枉钱,却是‘打不起的官司告不起的状’。”

除山寨名优茶外,以次充好、以旧掺新现象也较为普遍。一些茶叶经销商会到茶厂购买散装茶,将低等级的茶叶进行豪华包装,再以高等级茶的名义卖出。“普通消费者很少开装验茶,即使验了也很难判断是否质价相符。”

茶叶真假到底有没有人说了算?茶叶品鉴论争谁能“一锤定音”?茶叶价值几何到底谁来认定?

笔者了解到,目前国内茶叶行业并没有可以对茶叶真假、价值进行权威判定的专家,也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中国的茶圈2005年才开始成形,因为圈子比较新,还没有权威专家,鉴定无法达成共识也很正常。”高剑飞说,专业鉴定尚且如此,市场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以旧掺新的现象就更难查处了。

在王庆看来,茶叶市场乱象的根源在于中国茶产业“散小乱弱”的特点。“‘散’指中国有21个省900多个县产茶,涉茶人口8000多万;‘小’指茶企规模小,散户多;‘乱’指行业标准乱、品牌乱、价格乱;‘弱’指全行业发展能力弱、赢利能力弱。”

王庆说,随着茶叶采摘、加工等成本逐年上升,小茶企为了生存难免会采取以次充好、以旧掺新等手段来获取更大利润;另一方面,混乱的行业标准让消费者难以判断茶叶是否质价相符,这又加重了经销商的投机心理,使茶价更加扑朔迷离。

尽管许多消费者都寄望于成立权威的茶叶鉴定机构、构建统一的茶叶标准体系,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受制于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及其鲜明的地理特征,很难建立统一的评判标准。

王庆、高剑飞等人认为,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提高茶产业的集中度,建立标准化的工业模式,打造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通过大企业来整合市场、规范标准、统一定价,让消费者以品牌选茶。

如今茶叶的价格越来越贵,而茶叶市场也是越来越混乱,天价茶叶的背后也有许多不法分子将茶叶进行掺假,从而鱼目混珠,掩人耳目。那么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鉴别出掺假茶叶呢?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鉴别:

1)真茶和假茶

真茶有茶叶清香,叶片边缘呈锯齿状。齿上有腺毛,叶组织有星伏酸钙晶体。假茶不仅没有茶香,而且有股清草味。

2)新茶与陈茶

当年的新茶碧绿喷香,无异味。隔年陈茶颜色发暗,香气淡,还有一股老化味。

3)掺假花茶

真正的花茶是由鲜花窨制而成的。窨制就是把鲜茉莉花放进烘干冷却的茶坯中闷存一定时间,利用茶叶的吸附特征,充分吸收花的香味。然后再把花筛去,再烘干,即为成品。有些高级的花茶要窨制三五次以上,越是高级的花茶,越看不到干花。筛出的干花已香气全无。市场上卖的假花茶,就是利用这种干花掺在低级茶叶中以假充真的。

教你辨别10类名茶的特征及识假方法

  西湖龙井、铁观音、碧螺春、信阳毛尖、都匀毛尖、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武夷岩茶、君山银针并称我国十大名茶,芳名远播,成为品茗上选。然而近来年十大名茶也出现了很多假冒产品,下面给大家介绍这些名茶的主要特征和识假方法。

  1.西湖龙井。该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

  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2.碧螺春。该茶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

  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3.信阳毛尖。该茶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4.君山银针。该茶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

  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5.六安瓜片。该茶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

  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6.黄山毛峰。该茶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假茶呈土黄,味苦,叶底不成朵。

  7.祁门红茶。该茶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

  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8.都匀毛尖。该茶产于贵州都匀县。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厘米至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水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

  假茶叶底不匀,味苦。

  9.铁观音。该茶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棵茶都带茶枝。

  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10.武夷岩茶。该茶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蜒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68次以上。

  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连续数年快速发展。但山寨版的名优茶、以旧掺新、价格混乱等乱象对茶行业的发展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其不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使得整个行业处于受损状态。

笔者以为,无论是生产加工环节还是在流通销售环节,这些乱象的出现是多重因素叠加效果,如茶行业是低门槛行业,技术含量不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散茶仍占据市场比较大的份额,包装比较落后、消费者对茶叶认知度不高等。另外,茶商素质参差不齐,行业自律较差,受利益的驱使,这些不规范现象就容易出现。

要杜绝现有的茶叶生产经营中的种种违规现象,一方面需要从业者加强行业自律,净化市场环境,倡导诚信经营,以维护茶行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加大茶叶加工、销售的监管力度,规范茶叶生产经营秩序,维护名优茶信誉。

另外,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应注意包装上的生产厂家、产地、生产加工日期、保质期、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内容,正规销售的茶叶在包装上有QS标志,同时保留好销售凭证,不要购买来路不明的茶叶。

一方面,农业部门及各乡镇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茶叶种植技术尤其是病虫无害化技术培训,提高茶农的种植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不定期地开展农药市场专项检查,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向茶园。

另一方面,要加大打击加工、销售环节监督检查力度。各职能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开展不定期的突击检查。例如,卫生部门要加强茶叶加工、经营场所的卫生监管,严格茶叶加工企业环境卫生条件、卫生防护、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审查和卫生许可证的发放;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积极推行茶叶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茶叶生产、经营质量档案和质量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强化茶叶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逐步建立食品信用体系的运行机制,引导企业加强自律、诚实经营、依法经营;质监部门要牵头推进和抓好茶叶企业QS认证工作,要严格茶叶市场准入,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加大查处生产不合格产品和掺杂使假违法行为的力度;农业部门要指导茶农科学施肥用药、减少降低农残,推进无公害生产,指导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完善必备的生产设备及工艺设备,帮助企业建立必要的质量保证制度,提高茶叶加工的科技水平。在销售环节,要指导经销商建立健全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不合格茶叶退市等制度。同时通过各种大众媒体,开展《商标法》、《广告法》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指导企业利用商标战略和广告策略取胜市场竞争,同时查处商标侵权行为和发布虚假广告违法行为。

严格管理  深加工转型是方向

数据显示,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茶叶总产量将达到195万吨左右,较去年同期增产8%左右。

不过光鲜数字难以掩盖背后的问题:目前全球茶叶已经供过于求,全球每年茶叶的总需求量约为300万吨,而目前每年的供给量已达350万吨左右,中国茶产业产能过剩明显;近年来,欧盟多次提高对我国出口茶叶的农残检验标准,许多出口茶企已经感受到了巨大压力;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讲究一冲二泡慢饮的传统饮茶方式受到挑战。

目前国内茶叶深加工仍不足。有资料显示,日本茶叶深加工率在40%,而我国深加工率不到10%。很明显,国内茶叶深加工率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国内茶叶深加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针对我国茶叶行业存在的问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提出6点建议: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尤其是农业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生产实际,做好行业发展规划,制定政策适度控制茶叶种植面积。鼓励通过栽培、管理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茶叶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其次,农业主管部门还应做好行业发展规划,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化调整,制定政策适度控制茶叶种植面积。鼓励通过栽培、管理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茶叶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第三,在我国,农业始终是个薄弱行业,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扶持力度,在制订政策时应向此倾斜,同时应建立农资价格监控体系,一方面防止农业生产资料上涨过快,另一方面杜绝部分不法商贩囤积农资,人为造成价格上涨。第四,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协会,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帮助茶农拓宽茶产品流通渠道,建立透明市场价格体系,向茶农及时反馈市场信息,指导茶农生产适销对路的茶产品,另一方面通过提倡饮茶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宣传等促销活动来帮助茶农迅速打开茶叶销路市场。第五,茶叶如今过度包装问题非常严重,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制订严格的限制产品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引导茶叶包装向“简约包装、循环利用”的环保方向发展。第六,天价茶的炒作行为影响基本上是负面的,不仅没有被社会认可,而且还严重损害了行业的美誉度,影响茶叶消费的增加。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茶叶价格信息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茶叶价格变化情况,通过主流媒体进行舆论正面引导,使茶叶平民化运动得以实现,树立茶行业的新风气。

他山之石:

解读台湾茶产业模式

台湾茶产业的发展和经营模式经常被祖国大陆茶产业同仁学习、效仿,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上世纪90年代,天福茶业别具一格的经营方式逐渐影响并带动了大陆整个茶行业经营模式的改变,形成了当前主流的免费试饮的消费习惯。

首先,在茶园管理方面,茶农非常注意茶叶的水分管理,茶园普遍安装了喷灌设施;茶园基本都施有机肥,农药的使用受政府严格管理和辅导。当地茶农介绍,茶商来收茶,都会去茶园转转,看看茶园里有没有杂草,如果土壤裸露,可能用了除草剂;如果有蜜蜂,说明茶叶农残低或无,茶园生态状况不好就不收茶。因此台湾的茶园,是一整片一整片的青绿,而不是像我们有些地方,茶园土壤直接裸露。

其次,在茶厂设施方面机械化、电子化程度较高,特别是日光萎凋和室内萎凋的设施科学先进,能有效控制批量茶青的失水率。制茶间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室内萎凋间配有冷气、暖气、除湿机、加湿机,可以在各种气候时按需使用。高山茶的茶青采摘标准严格,毛茶制优率高且稳定。

当地茶产业的分工也很有亮点。专业的采茶队伍、专业的制茶团队由高海拔茶园向低海拔茶园一路往下承作。茶农自家茶厂在完成自己的生产后,会将厂房出租给制茶团队,这些团队承接代加工茶叶业务,收加工费或按一定比例买自己制好的茶。这样的合作方式,提高了茶叶制优率,充分合理地配置了有限的社会资源,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值得大陆茶区借鉴。大陆茶农以家庭作坊居多,制茶技术差距大,茶农贫富悬殊,可以在政府的指导下由技术水平高的茶农牵头,每十户为一个单位组建茶叶合作社,促进茶区产业升级,合理分工,实现优制量产,共同富裕。

在零售市场方面,台湾的茶叶店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分布在街头巷尾的老店,这类茶叶店一般经营历史比较久,自有店面低成本运营无压力,他们坚持按自己的茶叶标准做生意,来茶行喝茶的几乎都是和茶行一起慢慢变老的老茶客;还有另外一类茶行经过几代人的经营成功发展,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引领茶叶主流消费市场,以年轻白领、观光客、企业为主要消费对象,店面装潢新潮时尚,产品包装设计感强且简约实用,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喜好。

消费者如何正确选购茶叶

一是茶叶干燥是否良好。以手轻握茶叶微感刺手,用姆指与食指轻捏会碎的茶叶,表示茶叶干燥程度良好。

二是茶叶叶片整齐度。茶叶叶片形状、色泽整齐均匀的较好,茶梗、簧片、茶角、茶末和杂质含量比例高的茶叶,大多会影响茶汤品质,以少为佳。

三是茶叶外观色泽。各种茶叶成品都有其标准的色泽,一般以带有油光宝色为佳。而茶叶的外型条索则随茶叶种类而异,龙井呈剑片状,冻顶茶呈半球型紧结,铁观音茶则为球型,白毫乌龙自然卷曲而色泽带五种颜色(白、绿、黄、红、黑),香片与红茶呈细条或细碎型。

四是闻茶叶香气。这是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条件之一,各类茶由于制法及发酵程度不同,干茶的香气也不一样,绿茶取其清香,包种茶具花香,乌龙茶则具特有之熟果香,红茶带有一种焦糖香,花茶则应有熏花之花香和茶香混合之强烈香气。另外茶叶如有油臭味、焦味、菁臭味、陈旧味、火味、闷味或其它异味者为劣品。

五是尝茶滋味。由于各类茶之不同,其滋味亦异,以少苦涩、带有甘滑醇味,能让口腔有充足的香味或喉韵者为好茶。若苦涩味重、陈旧味或火味重者则非佳品。

六是观茶汤色。茶叶因发酵程度重而呈现不同的水色,一般绿茶呈蜜绿色,红茶鲜红色,白毫乌龙呈琥珀色,冻顶乌龙金黄色,包种茶呈蜜黄色,除其标准水色外,茶汤要澄清鲜亮带油光,不能有混浊或沉淀物产生。

七是看茶叶叶底(泡后茶叶渣)。叶面展开度冲泡后很快开展的茶叶,大都是粗老之茶,条索不紧结,泡水甚薄,茶汤多平淡无味且不耐泡。泡后茶叶逐次开展者,系幼嫩鲜叶所制成,且制造技术良好,茶汤浓郁,冲泡次数亦多。

更多>最新动态
更多>时政要闻
更多>质检公告
版权所有:食安天下(北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2014 www.cfda.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号楼2层101-140      邮编:100088    服务电话:18610000365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402369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5985号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害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