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打假动态

贵州市4年食物中毒276起 家庭食物中毒毒蘑菇是祸首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宣传的主题是“食品安全”。记者昨日从省疾控中心召开的新闻通气会获悉,2011年至2014年,全省报告食物中毒事件276起,其中植物类中毒最多,尤其是“夺命毒蘑菇”,发病数共115起,位居植物类中毒报告榜首。

    野生毒覃引发的中毒和死亡最多

    贵州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显示,2011至2014年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植物类食物中毒最多,包括毒蘑菇、四季豆、马桑果、马铃薯、钩吻、黄花菜、桐油及桐籽瓣等,甚至包括一些自泡药酒中毒,如乌头、见肿消等。

    其次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中主要致病因素有:氰化物、亚硝酸盐、毒鼠强、有机磷、钡盐、甲醇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有: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气单胞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据省疾控中心处置科科长周亚娟介绍,农村家庭为食物中毒高发场所,农村社区人群是食物中毒的高危人群。引起死亡的毒物主要是毒覃、剧毒鼠药和剧毒之物钩吻等。野生毒覃是引发中毒和死亡最多的致病因子,而中毒的主要原因与误采误食有关。

    “很多人以为自己采的是无毒菇,但无毒和剧毒长得像,一般人难以分辨。”周亚娟说,例如鸡枞菌和白鹅膏菌,炭菇和亚细则黑菇等,“我亲眼见到有人采蘑菇时,就将毒蘑菇混采其中。”对此,周亚娟提醒群众食用野蘑菇一定不要“凭经验”,采集一定要选认识的。因为毒蘑菇没有特效解毒药,所以一旦出现症状,必须抓紧时间送医,避免耽误病程。

    春季爱采野菜食用要小心

    记者从省疾控中心了解到,276起食物中毒中,有186起是家庭中毒。

    周亚娟分析,家庭占比高与两个原因相关:其一是常常因为食物加工、储存不当,造成微生物污染繁殖,引起细菌性植物中毒;其二是人们喜爱采摘野菜、野菌,造成误食有毒植物。

    春季是野菜大量上市的季节,尤其是清明假期将至,很多家庭祭扫、出游时都会采摘野菜,可如果是“眼力劲”差的人,专家奉劝还是别采了。“我们以前接到的一起报告,有人在山上采了五六斤野菜,没注意里面混有钩吻,回去后,8个人吃了全都食物中毒,其中两个因为中毒太深死亡。”

    食物中毒有四大因素

    根据分析,贵州省食物中毒的发生主要与几种因为有关:贵州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气温相对较高,适宜各类微生物和植物生长繁殖。因为缺乏鉴别只是,常有人误将有毒植物煮食引起食物中毒。

    农村家庭卫生意识淡薄,食品加工及保存条件简陋,无法保障食品安全卫生而引起各类食品中毒。

    私自买卖、使用、储存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鼠药,造成误服、误用甚至投毒等剧毒类毒药中毒。

    监管力度不够,街边摊点、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主要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与经营者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无视食品安全,在食品加工生产中违反相关的食品安全条例有关。

    针对此,专家建议预防食物中毒,需要做到生鲜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处理;食物要彻底烧熟烧透,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正确做法是由冷冻转冷藏室“解冻”。

    延伸阅读

    截至2014年,贵州省已建立了以省疾控中心和9个市、州、疾控中心为主、88个县、市、区疾控中心为辅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体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已覆盖全省88个县,并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60家。为及时发现我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线索,提高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更多>最新动态
更多>时政要闻
更多>质检公告
版权所有:食安天下(北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2014 www.cfda.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号楼2层101-140      邮编:100088    服务电话:18610000365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402369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5985号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害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