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云人物

邓海建:食品安全竟寄望“人类排毒能力”?

  茅台集团昨天在贵阳召开媒体见面会,回应对其产品含塑化剂的质疑。在发布会上,北大教授李可基声称,塑化剂的标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是匆忙应急的。谈及三聚氰胺,他表示三聚氰胺基本是无毒的物质,成人继续喝下去不会损害人体,“人类几百万年都没有灭绝,说明人类的排毒、解毒能力实际上是非常强大的”。(12月13日《钱江晚报》)

  若非有“北大教授”的名号在,若非是在正儿八经的会场,只看如此神乎其技的发言,你一定以为是喜感十足的单口相声。有网友实在忍不住发问:究竟要喝了多少塑化剂酿的酒、或得了当事企业多少利,才敢如此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一个碎片化传播的年代,舆论监督怕就怕断章取义。但就李教授的言语来看,显然是一个完整而庞密的逻辑:塑化剂标准是扯淡的,三聚氰胺也是要“平反”的——因为人类排毒能力强大,对于各种毒害都能“超级纠错”。那么,别说白酒没话可说,就是食品安全,似乎也成了庸人自扰而已。

  从此前含羞带怯的“适度无害”,到现在披头散发的“根本就不是问题”,这已经成为一种值得警惕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一个专家教授的问题。李教授的观点“振聋发聩”,不过:一者,查询其研究方向,主要是“运动营养与疾病、人群营养”等,既不是人类学专家、也不是生化高手,怎么就敢断言塑化剂与三聚氰胺“不会坑害人体”?二者,就其逻辑推演看,所谓“人类几百万年都没有灭绝”就印证“排毒、解毒能力强大”的鬼话,已经将食品安全的底线降格到“人类不灭绝”,可是,喝“塑化剂酒”的毕竟只是人类的一部分,就算其毒如鹤顶红,也永远不可能灭绝到全人类——那么,人类健在,与这些毒物的安全性有什么关联?

  纠结在这样的诡辩上,实在意义不大。问题是,本该谨言慎行的专家,在话语权上如此视同儿戏,轻率地在全民关注的公共事件上发声,权责何在、规则何在?这个问题其实有双重考量:一方面,顶着“北大教授”的帽子出场,那么,借用的就是当事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社会信用,如此在企业说明会上天花乱坠,和“地方政府为商业庆典送花篮”有什么本质区别?为其滥用话语权而做信用背书的当事部门也默认这样的观点吗?另一方面,企业聘请的“专家”,其立场与取向早已在预设的议程当中,秉持理据精神适度解释,其实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悖逆基本公识、悖逆常情常理,如果因此而误导舆论、戕害公共利益,追责机制何在?

  当所谓学术专家走街串巷为企业救火而大展诡辩术、当专业精神竟沦为“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我们基本上都应付掉了”的奇谈怪论——谁还好意思骂民众对专家学者的妖魔化呢?严肃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一地鸡毛的胡搅蛮缠,这恐怕比那瓶疑似超标的高档酒,更令人五味杂陈。纾解食品安全症结,莫非真要寄望“人类排毒能力”?

更多>最新动态
更多>时政要闻
更多>质检公告
版权所有:食安天下(北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2014 www.cfda.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号楼2层101-140      邮编:100088    服务电话:18610000365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402369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5985号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害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