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风云人物

邓海建:吉野家事件,“易粪相食”的寓言

  记者以应聘者身份暗访连锁快餐店吉野家的几家店面发现,有的店内的碗具、筷子、托盘未按要求清洗、消毒。有的店员工抹布入锅后捞起就走,更有甚者,用过的碗和废弃米饭直接再端上桌。(3月15日《京华时报》)

  “良心品质”是吉野家网站上的宣传词,事实上,其不堪的卫生现状足以够得上“丧尽天良”。315是个令人纠结的日子:期盼着爆料后的真相大白,又害怕自己也会躺着中枪。各种迷局既令人眼花缭乱,又让人胆战心慌:农夫山泉有点“悬”、动辄十万的防爆膜其实就是为“人傻钱多”代言、硼砂浸泡猪肉瞬间变“牛”、华润超市烂水果切拼再售……你想到和想不到的,在“曝光专辑”里,都组团存在着。

  据说315晚会已经成为“春晚”后的新民俗,耸人听闻的桥段,佐证着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到三成信任陌生人。”当无下限、无底线的坑蒙拐骗横行在市场交易的舞台上,商业诚信斯文扫地,社会信任如何安然无恙呢?这是个悖论:不曝光吧,消费者权益难以有效维护;曝光吧,千疮百孔的信任机制只会更令人恶心掩鼻。

  我们希望一个干净的市场,起码是卫生和健康的。但现实又陷入“易粪相食”的怪圈:就好像每种食品的生产者都清楚自己制作的食品是垃圾,因此从来不吃,但长此以往交互下来,每个人吃的都可能是垃圾。卖馒头的小伙子当年也在电视暗访中声明“打死也不吃”,但不吃馒头总要吃饭、喝水;据说做果冻的也从来不吃自己的产品,但总要喝奶粉、吃饼干……社会分工精细化之后,自给自足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已经终结,人与人之间的商品关联更为深刻,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岛,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即便自种自食,空气是流动的,水源是流动的——除非自己租个星球,逃离地球。遗憾的是,诸多行业的有毒食品制造者都选择了“笑看别人吃”这种思维方式——然而,在这场博弈中,本地人不吃、制造者不吃,谁又是最后的赢家呢?说白了,不过就是在“易粪相食”而已。

  “食”者,仁者良心。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食品及餐饮服务,正在竞相进入“比贱时代”,比的是假恶丑的底气和胆量,等到有一天,真的“一砖拍下去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还会把丑闻当做冷幽默看?就在去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因创办食品安全网站,绘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而一夜成名,“掷出窗外”一度成为流行语汇。只是,我们吃的用的,林林总总,都“掷出窗外”了,还能活命吗?“吉野家事件”,不过是“易粪相食”的又一则寓言,溃坏的底线链条,早到了该重整河山的时刻了。

更多>最新动态
更多>时政要闻
更多>质检公告
版权所有:食安天下(北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2014 www.cfda.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号楼2层101-140      邮编:100088    服务电话:18610000365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402369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5985号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害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谢谢!